前段时间朋友的孩子模拟考试,数学考了45分,朋友气得不行,跑来问我,自己孩子加减乘除表背的滚瓜烂熟,都是特别简单的问题,怎么孩子就是学不会呢?
我开玩笑跟她说,孩子这是一看就会,一学就废。要想提升成绩,还得真正去做数学题。
为什么很简单一想就能想明白的问题,等到去做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办不到呢?
· 这个问题。可以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决。
1、蔡戈尼心理学效应
心理学家蔡戈尼曾提出一个理论:一个人能够坚持完成某个目标的驱动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未完成那部分给心理造成的压迫性。
换句话说,轻易得到的便会忘记和不珍惜,得不到的才会永远在骚动。
这种心理学效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
比如:辛苦追求到的伴侣却失去了以往的珍惜;轻易完成的任务让人无法充分得到满足感;
一件中途被迫停止的任务让我们耿耿于怀等等。
很多事情表面看上去很简单,孩子在面对的时候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我会做,便失去了挑战的兴趣。
当你观察孩子学习时你会发现,那些基础知识点每天都要提起来的,孩子只要不记得,那么就会在一个问题上不停出错。反倒是难题,一般讲一次孩子就记住了。
知道这个心理学效应以后,家长要多多培养孩子的挑战意识,哪怕是简单的问题,比如骑自行车,游泳等等,也要让孩子当做很重要的事情去对待。
从小就要告诉他,世界上没有简单的事。培养出孩子认真的品质,就不会掉入蔡戈尼效应的陷阱。
2、自我设限心理
朋友的孩子马上就要上初中了,初中看成绩不再看英语数学语文,其他副科也同样重要。
但她的孩子却遇到了难题,那就是抵触学习新学科,本来以前在小学班里名列前茅,现在严重偏科。问孩子,孩子就回避,把朋友急得够呛。
如果你的孩子胆子小,你一定要放在心里。
胆子小不一定是因为孩子心理有害怕的事物,背后反应了孩子无法从容地面对失败,还没上好接受失败的第一课。
胆小的一个表现就是“自我设限”。
这是一个心理学里的术语,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行为。
“自我设限”就像自己为自己挖一个陷阱,这种行为虽然可以防止自身能力不足带来的挫败感、暂时维护自我价值感,却常常剥夺了设限者的成功机会。
有很多孩子都这样,平时四书五经张口就来,一到学习就不行,你问她数学她跟你说英语,你跟她说英语她跟你扯别的。
家长要做的就是打破孩子虚假的自信心,让孩子真正地去了解一门学问。不要让孩子从小就给自己设限,限制孩子潜力和未来的发展。
3、自我认知偏差
现在的孩子要比上一辈的孩子聪明的多,五六岁就会玩手机,过早接触手机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孩子头脑储备更多知识点,有更开阔的世界观。坏处就是很容易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太多,做得太少,陷入自我认知偏差。
自我认知偏差是自我认知的一种现象。
我们对于自我的认知存在理想自我、应该自我与现实自我这三个方面,一看就会,一做就废正是体现的理想自我或应该自我(眼高)与现实自我(手低)不一致的现象。
家长要做的就是多培养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
比如前段时间郭晶晶在微博上曝光了自己的孩子洗车的场景,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
有人说,这么小的年纪他们还没有什么力气,没必要洗车。
而郭晶晶的回答是: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是时刻告诫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想要零花钱也必须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才能获得。
说实话,现在孩子天生笨的实在太少了,大多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都是眼高手低的问题,一看就会,一做就废。家长平时可以多掌握一些心理学技巧,帮助孩子走出学习困境。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