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精神内耗一词条上了热搜,网友纷纷表示,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精神内耗的表现有:
“明明没干什么,但就是特别累”
“觉得有很多事应该去做,却感觉没精神、没力气行动不起来”
“每天脑子里装着好多事,却根本捋不清头绪”等等……
在群体心理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来解释:叫做【内耗效应】。
内耗效应指的是在群体中,人们把社会或部门内部因不协调、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方面无谓的消耗而产生的负效应现象。
放个人身上就是,人们把能量更多的消耗在心理的摩擦上,而非对外的行动上。
通俗地讲,就是自己内在的两个小人在打架,自己消耗自己,心累得很。
为什么会出现精神内耗?
#1
生活网络化导致个人原子化。想象一下,我们都在接触来自各行各业的各种信息,从你一睁眼开始,就能看到如何健康饮食的帖子,坐地铁时会看到当下最新八卦,上班前会看下自媒体关于人性的分析文章,晚上睡前还有get网红同款护肤常识。看到的东西很多,但还来不及消化,就囫囵吞枣式的进入我们的大脑。奶头乐文学,未经筛选的信息,太多无意义的思考让我们的生活和现实越来越远。按古人的话说就是“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大脑里全是弹窗小广告,要去哪里寻找一片真正的精神净土?可以说大量的碎片化信息是现代人精神内耗的导火线,让你忘却了关注当下,忘却了关注眼前的苟且。
#2
生活太过安逸,行动逐步迟缓。不得不说,我们这代人和父辈相比,可以说是相当懒惰了。先说行动,尤其像早餐店,摆地摊这种处处充满商机的职业,在一座城市里把它们支撑起来的人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那么如果一代人行动懒惰,那么会不会是因为更爱动脑呢?也不一定。因为人们不用动脑就可以获取到别人的结论。
当行动起来不是唯一的生存方式,就会有各种理由拖住我们行动的后脚。
如果你和一个年轻人讲“爱拼才会赢”,他可能会回答你,不,我要躺赢,躺不赢,那就躺平。
总而言之,精神内耗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人人都要迈出这一步,只要突破了个人思考的桎梏,精神文明就能上升一个高度。但如果想不明白,那就要继续活在恶性循环的痛苦之中。
该怎么应对精神内耗?
#1
吸引力法则。精神内耗的人很容易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去想,从做好最坏的准备中获取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但是人最好对宇宙法则怀有敬畏心理,因为我们常常会发现习惯破罐子破摔的人,妄自菲薄的人,往往生活就会变得一地鸡毛。所以要倒逼着自己去正向思考,自己不相信怎么办,没有关系,你可以直接跨过这一步,就不分青红皂白地鼓励自己,美化自己的生活。比如当你又开始想我好累哦,我好完蛋,又什么也没做,好颓废的时候,张开嘴巴大声对自己说,我真的很不错,我的生活会越来越积极向上的!我就是会越来越优秀的!我就是最棒的!话糙理不糙,很多人试了,这确实是个实用见效的方法。
#2
理性思维力。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心理学家乔纳森写的《象与骑象人》,他用大象来比喻人的情绪,力气很大,如果我们想靠蛮力制服一头大象,一定会失败。但是人的理性呢,就像骑在大象身上的人,他可以指挥大象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让大象走大象就走,让停就停。
他要怎么做到呢?不是靠力气,而是去了解大象的规律,大象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吃什么东西,对这些有充分的了解,就可以跟大象好好相处。这就是心理学家的思维,他们处理心理问题靠的不是像演戏一样,置于死地而后生的体验法,而是把心理问题当做生理问题看待。
如果你一开始就想着“我一定要从这种讨厌的精神状态里走出来!”那不好意思,你用感性去战胜感性,你一开始就输了。其实你不需要战胜一个东西,你只需要去相处。
首先你要学会放弃,承认自己打不过一头大象。然后你才会想到去了解它。也就是去相信,去掌握一些方法论式的解决方法。
#3
树立底层信仰力。“你要相信点什么,人生才不会陷入空虚”,之所以你痛苦,不安,是因为所有的生活难题都指引去了一个方向:那就是我为什么活着?你一旦开始想这个问题,那如果没有底层用来支撑你的事,那你就会走不出这个阴影。很多人说这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功利主义,丛林法则的危害不在于把这个社会变成一个修罗场,而是这种理念对个人精神力的伤害。
把个人价值的体现局限,变成一个单一标准,在这种标准下,所有不符合标准的存在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也就是逼着个体去反问,那我活着有什么用?这不是个人想不开的锅,而是集体观念的锅。所谓看世界,开拓眼界也就是让我们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多元文化,这个世界上的信仰不只一种,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清贫的人正在生生不息地活着,他们又是凭什么觉得自己有存在的价值的?这种探索未免不是一种出路。
在众多出路中,或许很多人坚定地选择了心理学来自救。
研究自救与他救的学问,这便是心理学存在的价值。
如果你也处于精神内耗这种状态中,愿你早日走出,坚定信念,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