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因为害怕被伤害而选择直接放弃一段感情吗?
你会时常觉得自己不配谈恋爱或者自己不配被别人爱吗?
当你被对方示爱时,你会觉得对方是虚伪的且爱情是短暂的吗?
-
如果你有过这种心理历程,你很有可能是回避型依恋人格。
回避型人格障碍,又被称为逃避型人格,患有此类人格障碍的人群会在重大问题和挑战面前,会采取回避的态度,甚至可能因为感到无能应对而直接放弃。
据研究结果表明,患有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同时也有很大的亲密关系不安感——在需要培养亲密关系或者接触他人的情况下常常因为胆怯、自卑而逃避。
不是害怕被爱,而是不知道怎么去接触
朋友小美是一个肤白貌美的“女神级”美女,但谁也想不到她能母胎单身到现在,并不是没有接触异性的机会,相反,她爱好交友,也和很多男人有过短暂相处的经验,但都坚持不了三个月,一次正儿八经的恋爱也没谈过。三个月就像一个魔咒,她渴望爱情,但所有男人都只是跟她玩玩的态度,导致现在她已经不相信任何男人了。
其实她自己的心理非常痛苦,在旁人看来可能只是她爱玩,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不是爱玩,而是遇不到珍惜自己的人。
其实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不在少数,她们无法长期坚持一段感情,在热情退却后即将抵达亲密关系的阶段时,她们自已往往会把对方往外推,导致一段感情的无疾而终。
一般来说爱情会经历热恋期、磨合期和稳定期。到了第二个阶段,才是真正相互了解的阶段,而回避型依恋者会在即将亲密关系时选择逃避,对他人侵入自己生活过度敏感而逃避,所以会选择冷漠或者发泄等方式推开对方。实际上像小美遇到的爱情魔咒,不是老太爷安排的命数,而是她自己种下的因果。亲密关系对回避型依恋者来说就是一道槛,很难跨越过去。
害怕被爱,压抑在心底的自卑
在电影《小妇人》中,主角乔听到高富帅男闺蜜劳里的表白后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异常的清醒自知,她说到:“你对我而言太好了,我现在不能答应你,并且你以后会感谢我的决定。你以后会爱上一个可爱的女人,她能够成为你精致房子的女主人,看看我,相貌平平,局促笨拙,你会为我感到丢人的。”
这种自以为的清醒自知实际上是盲目的,在回避型依恋人格者的眼里,会量化一段感情,会把亲密关系当做一种需要资本购买的“奢侈品”,而自己却无福消受。
害怕被爱的人,会坚定地认为对方爱的是自己的假象,一旦对方发现自己的真面目,就,就会转身离开,于是为了避免结束,就避免了一切的开始。
害怕被爱,其实是害怕被伤害
如果单纯是害怕被爱,那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会失去兴趣。
而对回避型依恋者而言,他们不会拒绝养小宠物,因为宠物的爱是无条件且绝对真诚的。他们也不会拒绝来自家庭的爱,毋庸置疑家庭已不需要他们再付诸额外的行为去维持。可以说,唯一能伤害到他们的就是自己不熟悉的人,不熟悉的领域,一旦和陌生人进入恋爱关系,他们就像一毛不拔的铁公鸡,非要计较一下不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会让他们感到痛苦,时刻处于失去的担忧之中。
与其这样纠结,也难怪拒绝一切开始了。
依恋人格理论:回避型依恋人格,形成于婴儿时期
依恋人格理论实际上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由约翰·鲍比提出的,他指出,婴儿和养育人之间的依恋模式分成了安全和不安全两种。回避型依恋人格特质,就是来源于小时候的不安全依恋模式。比如父母缺乏关注和照顾,长期分离等等。
如何克服“害怕被爱”的心理
前几天,“害怕被爱”的话题被冲上了热搜,很多年轻女孩在底下留言。
微博用户@芝士榴莲炸丸子评论说: 有人欣赏自己,有好事轮到自己,第一反应是惊慌和自我怀疑,不能坦然的接受一切美好的事和物,不过现在学会了每天暗示和励志自己,我得到的一切都是因为我值得!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在书中他写到:
其实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请相信,爱是一生最重要的课题。
没人一生下来就会谈情说爱。与其说害怕被爱是一种心理障碍,不如说是一种我们心理青春期都会遇到的人生困境。
很多人口口声声说不相信爱情,等真遇到对的人出现,就会发现内心充满爱的人便有聊会别人去爱的能力。所以面包会有的,爱情也会有的。不要对未来绝望,只要你相信以后。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